top of page

公園內還陳設之古蹟與歷史文物

  • 臺灣最初使用的鐵路蒸氣機車(騰雲號與台鐵九號)

  • 立於清治時期,並在日治初期遷入公園內的急公好義坊、黃氏節孝坊與原臺北府衙(今已不存)前的兩座石獅

  • 拆除興建於清治時期的天后宮後,散落於公園內的柱珠

  • 日治中期,配合臺灣放送協會臺北放送局(今台北二二八紀念館)興築於公園內,而設置的「放送亭」(廣播亭)

  • 原日治時期台北神社之一對銅牛,現鎮守襄陽路、館前路口側大門口。 

  • 四樣於臺東縣成功鎮麒麟遺址所發掘,屬於約3,000年前「巨石文化」的石器時代遺物

  • 自台灣護國神社移來的銅馬

  • 二二八福德宮

  • 黃氏節孝坊落成於1882年,是台北市內難得一見的百年歷史以上的古蹟。

二二八和平紀念公園,原名臺北新公園

​ 

       清治時期,除了1888年落成的台北大天后宮(位於國立臺灣博物館現址南側水池)之外,其餘地帶皆為一片荒蕪,未有太多開發。

   

       日治時期,闢建為臺北新公園,成為臺灣第一個承襲歐洲風格的近代都市公園。之所以命名為「新公園」,則是因為該公園的新建與落成時間,皆晚於臺北第一座大型公園:圓山公園。

    

       1913年,總督府執行「市區改正」,拆除台北大天后宮,並於台北大天后宮原址北側興建「兒玉·後藤紀念館」(1915年完工,今國立臺灣博物館)。

    

       1996年2月28日,適逢豎立於新公園內的二二八和平紀念碑正式揭碑,以及基於歷史上的意涵,新公園改名為「二二八和平紀念公園」。次年,並於公園內設立台北二二八紀念館(原「臺灣廣播公司」廳舍),成為一個追溯歷史、撫平傷痛的紀念公園。

 

資燎原:http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二二八和平紀念公園#.E6.AD.B7.E5.8F.B2

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關於臺北的曾經http://taipeisomethings.blogspot.tw/2012/08/228.html

 

台灣博覽會第二會場(228公園舊照)

二二八和平紀念公園空拍圖

bottom of page